能活下来的百官主要就两种,年龄大的普遍地位高隆,有更好的待遇;要么就是身体素质好,一路扛了过来。
刘协见三公似乎要举荐,就问:“议郎赵元明如何?此三朝宿臣,历任州郡,又有殊功。有赵元明出面,赵基自会鼎力协助。”
司空张喜拱手:“陛下,赵元明在外督领兵马,实不便更替。臣以为黄门侍郎钟元常法度严明为人方正,又数为使者,与虎贲、匈奴相熟,可使钟元常守大司农府事。待时局稳定,再任选良人。”
钟繇资历、名望都足够,直接升大司农接管这么庞大的财富就多少有些单薄。
太尉杨彪另有人选:“陛下,若赵元明不便拜领大司农,不妨以议郎赵子茂领大司农府事。赵子茂与赵基分属同宗,利于斡旋。”
杨彪说着扭头看张喜:“钟元常为人刚戾,虽不失变通,但言语间难免激怒虎贲、匈奴义从。赵子茂临近边郡,能安抚匈奴义从,不使作乱。”
见这两伙人争财政主导权,之前这还是个得罪河东衣冠的苦差事,现在却成了热门。
刘协倾向于杨彪,就问张喜:“司空可能担保钟元常能顺利安抚匈奴以及虎贲?”
张喜犹豫见,见杨彪斜眼看他;独坐一边的御史中丞杨众更是咧嘴讽笑。
侧坐在天子身前的侍中杨琦则面无表情,似乎也想看他的难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