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弄清这枚官银背后的意义至关重要,他也直到今日才从那些刑部旧卷中找到了那个最有可能的可能。
去岁那个唱着《赵氏孤儿》死在戏台上的福子用命揭发了一出淮山郡王府赵氏孤儿,以仆子代己子替死的故事,从而牵连出了淮山郡王一家藏着的,老淮山郡王曾意图勾结倭人,杀害先帝之事。
这件事的起因便是先任的景帝膝下无子,最后在诸多宗室子弟中选中了先帝继承大统,旁的宗室子弟因此不服生出的祸事。
先帝自不是什么明君,能力平庸,上位之后还醉心于道术登仙同女色,稀里糊涂的。虽确实同“好”字不沾边,可硬要选出先帝的优点倒也不是没有,那便是“有自知之明”,没有立什么明君之志乱折腾,虽小昏了一把,却因着景帝的摊子留的不错,却也不至于覆了大荣,最后又登仙的早,将江山交到了如今的陛下手上。
景帝是大才之主,可其却只被立了两个月的储君,便仓促登位了。仓促成这般,足可见景帝极有可能不是最开始的储君人选。事实也确实如此,最开始的储君是景帝的嫡亲兄长,因犯了事被废了储君之位,最后被幽禁,郁郁而终,待到这位亲兄长故去之后,景帝还特意追封了这位不曾登位的亲兄长为宣帝。
而宣帝丢了唾手可得的君位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贪,他贪走了一笔重要的军饷,那军饷本是用来制造军队兵器甲胄的。之后多年,大荣同匈奴人之间战事不断,这批由宣帝接手督造的兵器甲胄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这也是宣帝临上位前最后一道坎,既是坎,也是个树立天子威望的大好机会,结果,事情却办砸了。
军饷倒是按时送去了军队,边关却自此开始噩耗频传,重镇接连丢失,军队死伤大半,其中不乏不少多年的老将。
自此,当时在位的文帝震怒,下令彻查,最后查出那些兵将手里的兵器甲胄只外头包了一层铁皮,里头是木头做的。拿着木头做的兵器甲胄上战场同送死何异?噩耗频传的根源便在这里。这消息一出,文帝大怒,未登位的宣帝也因此获罪,丢了即将到手的储君之位,被投入了大牢。
能力才干不弱,只差了“嫡长”两个字的景帝因此上位,其后数十年,励精图治,确实将江山治理的不错,若不然,也扛不住先帝那般的小昏。
而此事,在刑部的旧卷里有记载,宣帝被幽禁曾大呼“冤枉”,嚷嚷着不曾贪污,那银两是被匪寇盗了去,他想尽办法也未将银两寻回来。因着临上位只差这最后一脚,自是不想因着此事出差错,便铤而走险,变卖了自己的私钱铸了兵器甲胄。自己的私钱不够,便动起了木头外头包铁皮的主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