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大明初期这个官职很有用。
现在只能说一般般了,甚至可以说泛滥了。
因为这个官阶花钱就可以买得到,只要有门道,官职按品级明码标价。
卢象升也说了。
江南那边稍微有点钱的都会去买个官,不管大小,只要是实权,能进官场就行,这样利于他们做生意。
进了官场,他们能获取一手消息。
(pS:严嵩专权时期文官州判300两,吏部郎中、主事开价3000两,后涨至1.3万两)
余令知道这个官其实就是一个名头而已,至于衙役说的俸禄,那就别想了。
朝廷都没钱了,不可能给你俸禄的。
百姓们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