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学,谢玉才知道,除了他们这些录考进来的,还有更多的祖荫特录,比如家中爵位的,官阶在五品以上的子侄。
总之当官很好,尤其是大官,一人当官,全家沾光。
果然,还是一个官本的时代呀!
只是听着那些不同步口音,谢玉明白入县学第一课,为什么大家学的是根据汴京话,编的礼部韵考。
就像说普通话,北京人占便宜一样。
而且作为汴京户口,谢玉只需要参加县考,通过了就行。
而外地考生,不但参县考,还要参加府考,才有资格入读县学的。
当然了,普通县府也很出现,一次性超过千名学子参加县考的情况。
有个两三百,也就是教化大县了。
至于县学生活,孙学究安排谢玉和了他一个比谢玉大五岁,姓郭弟子同住,同时帮忙照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