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先一座改成的私人书院,谢玉最先不是传授他们的儒学科考而商书、商律、珠算、一点现代财物的记账技巧之类。
毕竟开办大量商社,为了管理便利,财权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为此,谢玉基本天天来授课,其实就是利用葫芦印记、雮尘珠、风月宝鉴,尽快催熟一批合用的财物人员。
其实也在这种外挂的加持下,不过一个来月,谢玉就催熟了第一批约不到一百的财务专业会计人员,除了留下一些基础稳的,老实的,当留校老师。
其他的,纷纷下方到下面的各个商色充当财务主管一职。
至于他们父母,若是“面试通过”,可以到谢玉准备开的书铺,书局,印坊,造纸厂、棉布厂,染坊,布铺工作,自然这些都是布置在贫民区的,低利润劳动密集性行业。
算是一个小产阶级,对不少家徒四壁的贫民来说,已经算是改变命运了。
当然了那些个官贵之家,对这些,自然也是看不上眼的。
但这些贫户,一看到自家还在在谢玉的私人学塾,待了一个多月,由谢玉亲自培训后,不但通了文墨,还成了不少商社货场的“三掌柜”、“四掌柜”。
口碑一起后面谢玉再开的私人学塾的学员,这不就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