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县城住房不存在公开买卖的,大部分住房都是由国家和单位统一建造,分配,居民都是要按月缴租的,当然也有一些属于私人的房产,都是解放前私人房屋,主人可能因为下乡,调职,生活困难等原因出手,这样卖的话也需要街道或者单位审批。
“还没小毛驴贵呢。”秦晓东想了想道:“老丁住的那种就是,三间房带院一百块钱就能买到。”
倒是便宜,但老丁住的那房子太破了,而且还是老丁修缮过的。
“有没有解放前好的房子,我看县城中心区域就有一些大院子,那边有没有好的出售?”
东北的传统院落和北京四合院那种完全不一样的,注重不挡光,通风,而且因为地广人稀家家户户房子都带院,里面也是一应俱全。
张花城自然不可能买老丁那种。
“那个贵了,价格最低也在五百块钱以上,而且街道审批相当难。”秦晓东听了后摇摇头。
五百块钱以上?
这么便宜吗?
张花城记得那些都是青砖建造的,一个院里最少也有五六间大房,其他的拆房,猪圈马厩还不算,解放以前都是那些有钱人居住的,这钱连材料成本的一半都不够的,就是在大队里建,单单是砖价就不止这些。
“有办法让街道通过审批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