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8章 婆罗洲的未来(第四更,求订阅) (2 / 5)

作者:小鱼的命运 最后更新:2025/8/8 12:23:43
        人口,直接关乎婆罗洲的将来!

        “如何增加人口,如何确保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

        在会议室里,李毅安看着在座的几名公署的官员,

        “今天会议议题就只有这么一个内容。”

        参加会议的有劳工处处长成济德,有垦务处的田永哲,还有教育处赵锐,以及保安局的丁恩,看着他们,李毅安说道。

        “想要增加人口,不仅仅只是移民,也不只是一对夫妻生多少个孩子,而是确保每个劳工都能找到一个媳妇。”

        提到“每个劳工找到一个媳妇”时,李毅安特意加重的语气,继续问道。

        “我这里有一个数字,以北婆罗洲为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大约引进了24.5万华工,其中约有5万人死于疾病,还剩下大约19.5万,而这些劳工中,回国的仅只有5万人,也就是说,至少有14万人华侨留在了婆罗洲,而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北婆罗洲一共只有5.6万户,18.7万人,除了这些年本地生育的青少年之外,其中还有约一万多是嫁给华人的土著女子!那么问题来了,扣除本地生育,大约只有不到8万人是第一代移民,那么剩下的六万去那里了?”

        说话的时候,李毅安拿出了几张照片,是墓地的照片,一块块墓碑上都写着方块字,书写着逝者的籍贯、年龄。

        “他们都因为没有子嗣,最后等到年迈失去劳动力时,在贫病中死于会馆里。”

        作为“会党”根源的各地会馆并非没有任何作用,它还有一个养老的作用,其实很多华侨之所以加入会党,还有一个目的,为了老有所养,他们年青的时候,每个月向会馆交几毛钱或者一块钱的会费,等到年迈体弱,没有能力劳动时,就会住进会馆,在会馆里养老,身后由会馆把骸骨送回家乡安葬,在这个时候会馆扮演的就是养老院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挣到钱衣锦还乡,衣锦还乡的永远都是少数,甚至就连骨灰都没办法运回国,只能埋葬于异乡,埋葬在会馆设立的义冢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