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尔先生,正如你说的那样,喷气式飞机才是飞机的未来。但是我们不可能仅仅只是购买几台或者几十台发动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直接引进的它,获得你们的特许授权。可以吗?”
可以,怎么不可以!
对于可以把发动机卖给俄国人的罗罗公司来说,他们从来不觉得钱扎手,俄国人的美钞是美钞,南洋的美钞也是美钞啊!
况且南洋……不对,应该说是沙捞越,那是自己人啊!
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和的那种,很快就达成引进协议,虽然尼恩还没有完成成品研制,但李毅安就非常大方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它的研制之中,而且根据协议,他还可以派出50名工程师在罗罗公司接受培训,并且直接参加研制工作。
不得不说,自己人的待遇绝对非同一般。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罗罗公司确实需要外界的注资,毕竟,战争结束后,公司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几乎陷入了半停顿状态——仅仅只是空军闲置的发动机,就足够他们用上十几年!
面对规模缩小几十倍的空军,尼恩发动机也是前途渺茫,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注资不仅可以解决研制经费问题,还可以保证未来的订单,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罗罗公司当然不会拒绝了。
对于李毅安来说,这正是一个机会。一个牢牢抓住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既然俄国和普惠公司能够通过尼恩发动机奠定其研制喷气式发动机的基础。
那么婆罗洲同样也可以,毕竟现在全世界的喷气式发动机都是刚刚起步,抓住机会引进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不仅可以让婆罗洲迈进喷气式时代的大门,同样也可以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喷气式发动机这个领域,现在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引进技术,婆罗洲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