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就是港片,从来都仅仅只是电影而已,那怕全韩国的男人都学着小马哥叼起了牙签,女人都迷起了张国荣,也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应该去买小马哥的墨镜、风衣,还有王祖贤的化妆品才对……”
“看来在文化产业上也是大有可为的嘛……嗯,应该推进文化产业上的进展了。”
毕竟,韩流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收益是直接的——伴随着韩流的流行,棒子的化妆品、服装以及其它产品,也随之的都是销往世界各地,大量的韩国品牌为世人所熟知,尤其是化妆品、服装,在九零年代,有几个人用韩国货?
“流行的那里是什么韩流,分明就是钞票嘛!”
作为一个港片的资深观众,即便是现在往深处回忆一下。看过的那些港片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香港的工业产品?除了香港的茶餐厅,除了维他多,还有什么产品?
小马哥佩戴的眼镜是什么品牌?
是雷朋!
那些演员穿的服装又是什么品牌?
虽然记忆不大深刻了,但是对“我的阿玛尼”印象那是一个深刻。当然还有电影里跑路必备的“劳力士”。
“港片里的产品是什么?都是外国货……一色的外国货,汽车是日本的,欧洲的,化妆品是日本的。奢侈品是欧洲的。港片是崛起了,可压根就没有给香港制造业带来什么收益,没有制造业的资助,没有香港品牌、产品的输出,这样的无根之萍,又能持续多久?”
感慨之余,李毅安又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韩娱”。与专注功夫电影的港片不同,韩国电影的题材多样,从文艺片到爱情片,从动作片到战争片,从恐怖片到政治片,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棒子的电影产业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远远超过港城以及东亚同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