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贴上标签的案卷盒子,大都是些药物检测实验的报告,李舜这里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给每一种药物进入市场提供“准生证”,确保每一个南洋人都能用上安全的药物。
而他的工作审核医药公司提供的材料,最终决定他们的药物是否可以进入市场。而这也是他作为药理学中心新药申请的审查官工作。
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他的工作关系到几千万南洋人的生命安全。
在寂静的办公室中,身为药理学中心的新药申请审查官李舜正埋头于台灯下,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如同猎鹰盯着猎物一般。
在他的手中捧着一沓厚厚的医药公司资料,每一页都承载着未来可能拯救生命的希望,也潜藏着无法预知的危险。
面对医药公司申请报告,李舜教需要的就是细心地翻阅着每一份报告和数据。然后决定它们是否可以上市。
尽管南洋的药物审批流程,比很多国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没有正式的规则来管理为支持新药申请而提交的数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套流程就只是例行公事——如果药品食物监督管理局在一定时间内对一款药物的上市申请没有提出异议,这款药物将自动获得批准。
这会,全世界差不多都是如此。
而李舜正审核的药物是德国的梅雷尔公司提供的新药“沙利度胺”的报告。只要通过他的审核,这种刚刚发明抑制孕妇晨吐的新药就可以进入南洋市场。
然而,随着的深入,李舜的眉头渐渐紧锁起来。这款新药的申请资料中,竟隐藏着诸多隐患。
“这款药物竟然没有进行过前瞻性试验?”
作为药理专的李舜很清楚,这意味着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尚未被充分揭示。更令他震惊的是,这款药物竟然也没有在怀孕的动物身上进行过实验,这对于一款面向病患包括孕妇,在功能上包括在抑制孕妇晨吐的药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