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支规模不大的舰队,就是第一批进驻厄立特里亚的苏联舰队,为了避免刺激到英法等国,苏联才决定让其舰队走好望角,而不是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
双方的遭遇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很快便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
次日起床后,齐国涛就翻看着艇员的资料,在看到艇员王汝霖的32岁生日就是今天后,就默默的记了下来。
“嗯,就是今天了。”
随后,齐国涛特意去了一趟厨房,让他们准备一个蛋糕。
漫长的水下航行不仅考验着潜艇的性能,同样也考验着水兵,由于频繁进行上浮和潜行的机动作业,潜艇上的水兵们开始表现出厌烦情绪,艇上的医生们细心地发现水兵们的情绪变得暴躁、身体素质降低、胃口变差,甚至在部分士兵间还出现了严重的暴力行为。士兵们出现这些心理上的厌倦松懈情绪,将给未知的航行带来无法预知的危机。
于是齐国涛立即将情况反馈上去,得到了海军远洋指挥部的高度重视,立即下令施行有效措施以调动水兵的作战积极性并调整战斗值班的频率,对水兵也投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例如通过潜艇的无线广播庆祝水兵的生日,或对于表现优异的士兵进行表扬,对于表现懒散的士兵进行温和规劝。如此一来,核潜艇上的气氛又再次活跃起来了,士兵们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原本的单调重复的生活渐渐丰富起来,让水兵们紧绷的心情得到了放松。
对于“蛟龙号”来说,现在每天都在一点点的朝着本土靠近,在进入到温暖的印度洋后,前方就是家了!再过几天,他们就会进入巽他海峡,从那里返回南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完成这趟环球潜航。
自从驶出特鲁克基地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进行浮出过水面,一直都在海下航行。不过,这也意味着他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是一个必须处理的问题。与普通潜艇要先将垃圾放入专用的垃圾包,还要用刀子捅些窟窿眼放气不同,“蛟龙号”潜艇的垃圾处理装置更复杂些,艇上有垃圾压缩机,卷筒机等。压缩机先将垃圾压缩成型,再将成型的垃圾放入卷筒机轧制的带孔金属薄片垃圾筒,最终通过残渣抛出装置排出艇外。不论哪种方式,垃圾都要加铅块,以保证其能“石沉大海”。
不过每一次排出垃圾,对于“蛟龙号”潜艇的官兵来说,都是一次攻击作业,他们会指向想象中的敌人,以发射鱼雷的方式,将垃圾发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