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7章 新时代的罗马人(第三更,求订阅) (3 / 8)

作者:小鱼的命运 最后更新:2025/8/8 12:23:43
        “1500万元以上的投资,3年以上的时间,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时间成本上,这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通过技术引进我们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想了想,李毅安指着那件自己“改装”的模型——其实就是凭着回忆给它加了一个导弹发射筒而已,不过这个就是划时代的构思了。

        与这个时代导弹直接裸露的设计不同,李毅安制作的导弹发射车带有专门研制的导弹储运箱,可以为导弹提供基本的防护并抵御天气影响。这种设计在二十一世纪来看起来一点都不新鲜,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极其领先的设计。

        当然还有液压支撑架等设计,这些都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设计,是通过无数次试错得出了来的结论,而李毅安就直接拿来主义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至少节省了一年以上的研制时间。

        “钱要花在刀刃上……这个导弹就是刀刃,而车嘛……只是普通的运载工具,特种汽车的需求量本身就不大,引进的话,成本更低,在国与国的竞争之中,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需要什么,就研制什么,那么所有的商品成本无疑是极其昂贵的。……”

        在冷战期间,苏联几乎要研制所有的一切,从手枪到飞机,从卡车到坦克,从潜艇到军舰,从卫星到导弹,这也是为什么冷战高峰期时苏联实际军费占比约为15%-20%的原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军事科研经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军费的一部分,但是苏联政府将其塞进了科研预算中,进而“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军事宇航经费也是如此,苏联将其整合进了民用航天经费。

        正是这种“负担”一点点的拖垮了苏联的经济。

        自主研发,说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名词。但实际上是很花钱的,而且花的钱远比想象的要多的多。

        所以,要学会抓大放小。

        尤其是对于南洋来说,更是如此,毕竟,现在的南洋并不需要全方位的与谁争霸,在美苏争霸的大前提下,南洋所需要的,是用有限的资金去做更多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