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核力量,和美苏两国一样,同样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他们的存在足以让任何冒险者保持冷静。
而南洋的立场——现在和未来都是相同,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危机,并且愿意提供一切力所及的帮助,让这一次的危机和平化解。”
其实,之所以发表这次讲话,并不是为了给美国站队,就像戴高乐在事件中指责美国一样,他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表现法国的独立性,他甚至怀揣着某种“奢望”——在大战中置身事外的奢望。
这就是典型的法国佬,上一次是贝当投降,这一次,戴高乐只是换了一种“投降”的方式而已。
而李毅安的讲话,表现上是在为美国站队,但其实却是在摆脱小伙伴的身份。
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经济和军事上的的一家独大,美国和包括英国、法国等国的关系,表面上看似盟友,但实际上,早就蜕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和一群小伙伴的关系,哪怕是作为二战三巨头的英国,也变成了美国众多小伙伴之一。
而不甘于这一身份的法国,则通过强调独立性,在左右横跳间维持他的“大国体面”,至于英国,干脆利落的跪了。
但是在这个历史上,英国还没有从世界大国的座位上掉下来,仍然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国,至于法国还是那副熊样。
但是,未来南洋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角色是小伙伴,还是盟友呢?
在另一个世界,整个“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没有任何第三国站出来调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