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20章 老大哥的如意算盘(第二更,求订阅) (2 / 7)

作者:小鱼的命运 最后更新:2025/8/8 12:23:43
        苏联直到二战前吞并了立陶宛才开始生产卫生纸——立陶宛原有的工厂。可这造出来的厕纸,灰不拉几的,质量差不说,还特供!

        普通老百姓根本见不着,只有少数高官才能用。后来立陶宛产的厕纸质量稍微好点儿,但也轮不到老百姓,主要供应给高官和涉外酒店。

        为啥?

        因为外国友人来访问,一看这号称强大的苏联,酒店里居然用报纸,这也太掉价了吧?

        后来,赫鲁晓夫开始盖楼,很多人家里有了独立卫生间,这才开始讲究起个人卫生来,对厕纸的需求也上来了。直到两年前,苏联又从英国进口了两台设备,在列宁格勒州开始生产卷筒纸。

        不过,产能实在拉胯。80年代,全国2.6亿多人,一年才生产6700万卷厕纸,平均一人还分不到一卷呢!厕纸比香肠还紧俏,也就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好买点儿,其他城市,只有好单位才发点儿。

        在苏联,卫生纸稀罕到什么地步?买上卫生纸后,为了防止丢失,都会将卫生纸一卷一卷的穿成圈套在脖子上。甚至追姑娘,送厕纸都比送花管用。家里厕纸多,那就是妥妥的土豪。

        至于普通百姓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用报纸,尤其是《真理报》。家庭主妇们把《真理报》裁成小方块,整整齐齐地摆在厕所里,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报纸看完后,用来擦屁股”,这种物尽其用,直到苏联解体,苏联人都没有好好“伺候”过自己的屁股。

        这也是苏联才有的奇观——能造出原子弹,送飞船上太空,却解决不了国民上厕所擦屁股的问题。

        看着一旁的卫生纸,李毅安的脑海中想到的不是苏联的卫生纸危机,而是苏联直到解体,这一窘境都没有解决的“故步自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