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0章 老大哥的胡萝卜(第三更,求订阅) (5 / 7)

作者:小鱼的命运 最后更新:2025/8/8 18:24:09
        “确实,先生,俄国与西欧间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以石油换技术,他们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换取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说这是一种既现实可行而又适应各自需求的最佳方式。

        就他们而言,与西欧的能源贸易可以换取外汇,为从西方进口产品创造必要条件。除贸易管制外,硬通货不足是苏联购买西方产品的另一重大障碍。

        所以他们需发挥资源优势,将石油作为创汇的主力。三年前,他们通过向西欧出口石油换汇接近三亿美元,名义上占苏联外汇收入总额的31.5%,他们每年还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军火、机器设备以及运输工具等工业产品,但事实上,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只能用他们提供的贷款,或者用农产品偿还,所以,基本上都是名义上的支出,至于东方集团……他们之间用的都是易货贸易和记账卢布,而也导致,石油换外汇实际占比超过50%,剩下的就是各种稀有金属、矿产品等……”

        作为大型钢铁公司区域业务负责人的海德里希,有过在调查部工作的经验,自然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握。

        “而大口径输油管又是能否实现石油换技术这一贸易战略的关键所在。战后,随着老产油区巴库油田资源的枯竭,他们产油基地逐渐东移到西西伯利亚,这样石油运输成为重要问题。管道运输是诸运输方式中最为经济安全的一种,其中钢管口径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因素。

        如果使用40英寸钢管,运费将比24英寸钢管少39%,比铁路低72%。然而他们钢管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大口径钢管需要先进生产技术,更是其石油经济的“瓶颈”。

        根据对其进口量和施工进度分析估计,他们大口径钢管生产能力仅是“象征性数量”,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必须要从国外进口。”

        听着海德里希的讲述,手中端着茶杯詹森更多的是感慨,那个国家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二。

        他们可以制造性能优良的坦克装甲,但是却造不出优质的车用薄板,这限制了他们的汽车工业。

        他们能造出优良的军舰、潜艇钢板,但是却造不出足够的船用钢板,这成了民船制造业的软肋。

        就像现在,他们能生产大型火炮,结果大口径输油管道,却又成为了他们的软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