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6章 玉米狂想曲(第三更,求订阅) (2 / 5)

作者:小鱼的命运 最后更新:2025/8/8 12:23:43
        这当然不是,这是在讲述事实。

        事实就是,苏联现在的汽车年产量仅仅只有三十万辆,而且绝大多数是卡车,至于吉斯年产量仅仅只有几十辆,其它所有的轿车——从莫斯科人,到伏尔加,再到海鸥等轿车加在一起,年产量也仅仅只有两三万辆,就那这些汽车还需要向盟国出口,毕竟,苏联的盟国大都不能制造汽车,可以说,在苏联,轿车绝对是妥妥的官车,只有少数官员能够拥有,与平民百姓是无缘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岁末,当赫鲁晓夫在视察一家大型煤矿时,向工人们表示“国家将建设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每个苏联工人都将会像拥有房子一样,拥有汽车时”,立即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的原因。

        汽车……对于许多苏联工人来说,同样也是刚需啊,毕竟,苏联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当然,对于苏联来说,产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引进这座工厂,苏联可以从中学习现代化的汽车制造技术,并且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旧汽车制造厂的改造中,我相信,几年后,我们的汽车产量将会突破150万辆,200万辆,甚至300万辆、400万辆……”

        他话声刚落,坐在旁边主管宣传的科兹洛夫则说道:

        “这一切要是实现了的话,那可真了不起,按照战时产能转产来计算,这些产能可以转换成几万辆坦克,这对于我们的国防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是啊,有了这些工厂,我们就可以生产更多的坦克,装甲车。”

        勃列日涅夫这才进入正题,说道:

        “如果当初不是赫鲁晓夫同志力排众议,提出向老同志出售汽车,让他们带着家人去享受人生,向年青的同志提供房子,让他们结婚生子,开启他们的人生,我们还都停留在老眼光呢!”

        这个“车子与房子”,正是赫鲁晓夫在煤矿发表的讲话,这篇讲话之后,政府就制定了一个“排队制度”——工龄长、贡献多的工人可以优先购车,当然在住房排队上,他们就会把机会让给年青的工人。

        这种用汽车照顾年长工人情绪,在住房上偏向年青人的制度,自然赢得了各方的欢迎,尤其是年青人,相比于车子,他们更渴望拥有房子,而且他们很清楚,先有了房子,再排个七八年的队,差不多就可以轮到他们买车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