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你这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啊!”
袁家骝走了一步棋,说道:
“要是从这个角度看起来,还不如向他们出口芯片呢,这样反而会扼杀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这确实有助于苏联的自主研究,但这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
李毅安一边下着棋,一边说道:
“怎么说呢?苏联的研究体制,决定了他们普遍存在一种“弯道超车”的心理,如果在硅制程上,落后于我们,他们会另辟蹊径,在锗、在镓在其它领域上尝试突破——在进行这种研制时,他们怀揣的心理非常简单,这玩意儿要是能搞成了,弯道超车,西方世界现在耀武扬威的那些芯片不都成废品了吗?
所以,他们的科学家会选择“弯道路径”,这些路径中,指不定,会给我们的研究产生帮助。毕竟,这个愿景会让苏联为这项研发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
其实,在八零年代初期,苏联也意识到“复制战略”的失败,于是也曾试图通过材料学上的创新“弯道超车”,但很可惜,那个时候,苏联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时间去试错了。
没试上几年就苏联就画上了句号。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类的科技树发展,少了一个分支,而等到21世纪,当摩尔定律走向终结的时候,一些研究机构才重新苏联的研究方向,但一个研究所的投资和几个科学家的试错,那里比得上一个国家的投入!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一领域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调动最好的化学家、材料学家、电子学家,共同进行某一个领域的“攻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