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来,绕过办公桌走到仍然摊着苏联地图的地方。程鹏安关掉了电视机,又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在苏联每年的粮食作物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粮食,来自这儿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南部的库班地区。”
张哲远继续说道,一边指着地图上的这些地区。
“而且那全是冬小麦。也就是说,是在9、10月份播种的。在11月份初次降雪之前,作物已进入长出嫩枝的阶段。积雪盖住这些嫩苗,保护它们免遭12月和1月份寒霜的侵袭。”
他转过身走了回来。
“去年12月初,整个乌克兰和库班地区出现了一种反常的融雪现象,以前这两个地区是有过这种现象的,但从来没有像这样温暖。从南面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吹来一阵强大的暖气流,朝东北方向移动而遍及乌克兰和库班,暖气流持续了一个星期,把上面一层积雪融化了,大约有6英寸厚。小麦和大麦的幼苗秆都露了出来。10天以后,像是要弥补一下似的,整个地区又出现了同样反常的气候类型,受到霜冻的袭击,气温降到零下15度,甚至零下20多度。”
即便不是农业专家也听说过“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李毅安说道:
“这对小麦是极为不利的,肯定会造成粮食减产的。”
现在,李毅安已经想起了这件事,另一个世界,苏联就是在今年因为国内粮食减产,所以,不得不动用大量的黄金从国外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的缺口。
而在很多资料中都将今年的粮食进口,视为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象征——毕竟,曾经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正是玉米帝的骄傲。
“是的,阁下,但并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区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