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沉思道:“有道理,那其次是什么?”
关兴答道:“其次盗匪不禁道路不通,郡县考试还好,最后的会试却是要去京城考的,京城附近的百姓抬脚就到,那交州的呢,南中的呢,凉州乃至西域的呢,这些偏远地区的学子估计提前两年就得出发,还不一定顺利到达,路上遇个强盗或者生个病,那不是害了人家吗?”
“科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汉还没发展到可以推广科举的阶段呢。”
“所以我认为应该先提高生产力,而想提高生产力就得发展技术,比如炼钢比如造纸,炼钢可以打造农具,家家户户若都可以不用为农具铁器发愁的话种地的效率自然就上来了,种地效率上来了就有精力干修桥铺路的其他事情了。”
“造纸既可以写字还可以多抄书籍,将书籍天女散花一般撒遍大汉每个角落的话,读书的人自然就多了。”
这个年代的书籍可是稀罕物,很多偏远山区的百姓别说读书写字,连书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关兴主持过土改,接触过偏远山区的普通百姓,知道他们的生活条件有多落后。
诸葛亮蹙眉道:“继续。”
关兴说道:“没继续了,继续就是广发农具,修桥铺路打通城池与偏远地区的联系,让偏远考生可以畅通无阻的赶到京城参加考试。”
诸葛亮将关兴说的所有事情都在脑中模拟了一遍才笑道:“你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咱们就先推广教育,准备科举的前期工作吧,你回去将刚才说的科举方案写份奏折上来我再看看。”
关兴起身行礼,拿起笔记本就要告退,诸葛亮却先一步抢过笔记本边翻看边问道:“上面的字都是你写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