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臣年纪基本上比赵括都大,很多都是和赵胜一辈的,面对赵括却显得很拘谨,不过赵括始终面带微笑,询问大臣们,赵国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他这个国君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都可以指出来。
赵括不喜欢所谓的帝王心术,这种玩意放在秦皇汉武这种级别,可能是神器,但是放在赵括身上,啥都不是。
赵括明白,自己的优势只是两千多年来的眼光,比智慧,自己并不具备优势,比玩心眼,自己更是玩不过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那批人。
能够混官场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所以赵括从来不和他们玩心眼,有什么说什么。
反正我是赵王,赵国我说了算。
官员们有问必答,不过大部分仍然很拘谨,反倒是那些刚从学院毕业,即将上任的学子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赵括大谈特谈自己的理想和看法,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在上任的地方打下来一片天地,让所有人都记住自己。
他们是天下具有信仰的一群人,他们相信人定胜天,相信赵国,乃至天下会因为自己而改变。
只有当他们走出学院,亲自面对残酷的现实,才会逐渐意识到,课本上教的东西并不一定有用,他们想要在赵国立足,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难度远远比在学院中上学更难。
赵括并不只是倾听者,也是诉说者,他会和官员们一起讨论某些事,有时候甚至三四个人一起讨论。
比如亲亲相隐到底算不算有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