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功夫,就把私军扩充到了一万人,地盘占到了岛的一半了。
那些土著也是有财富概念的,但他们不会制作船只,打个渔也只能做简单的独木舟。对于冶铁选矿几乎一窍不通,连鱼叉都是用珍珠玉石之类,在外国商贩那里易货来的。
舜天大帝让手下工匠,带领着人开采矿藏铸造金银币,用手里的金银币,购买外国的商船贩卖的生活必需品。
他还不忘传播大德国的文化,给自己的儿童和土著中的少年人,教授大德国的语言文字,灌输经史子集。因为国家发展,都是文盲可不行,都得懂得一些文化和做人的道理才行。
那些女人也不闲着,农忙的时候管理庄稼,闲时纺纱织布,做了成衣卖了换钱。
当地人是两个族群,一个是象国因为各种原因移民来的,人数比较少。
另一个是西环国和环南国的人移民来的,这个族群的女人也长得好,有着金色,褐红色和黑色的头发,皮肤白皙鼻梁高挺,和大德国女人一样温柔。
她们羡慕这些什么都会的外来人,许多人有了土著情人。
他们和当地土著融合的越来越融洽了,趁机消灭周边的敌对势力,招揽本地人组成军队,由船工和太子亲自训练他们。对敌战斗中,立功的有赏,甚至封为一方地方官。
就这么度过了三十年以后,海花岛都是舜天大帝说了算了,这才像一个国家的样子。
第三百三十九章海花国历史(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