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姑姑居住的宫殿,因为有了红袖和彩星伺候,还有邓平做保卫,一般没有吩咐就不要去。”
大德国连选拔女兵都看重文化,许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了起来,如果孩子的文化有了基础,以后进入学府就能轻松通过了,许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入学前班学习。
学前班是公益性质的,此前主要是招收战争遗孤和孤儿,马佳让主管学前班的官员扩招,京城里面一个,京城南北两个,是作为试点的,有学府毕业的女生当老师。
平民百姓家庭的孩子,不管有没有识字,十四岁以下,十岁以上就可以入学。
因为战争遗孤年岁小,可以是母亲带着孩子入学,母亲可以看护自己的孩子,也在学校里干些杂活,有薪水可拿。
学校里面有老师,有宿舍和饭堂,有嬷嬷和长辈一样管理他们。
但是,本地百姓的孩子和战争遗孤不一样,进学前班有名额限制,衣服鞋子发放,家庭收入不大的农民家庭,孩子入学也可以管吃住。
马宪的儿子被他领来了,大臣们正在和女皇议事,大家看他有些矮胖,但有些威严,人到了大殿上也不眼生,给女皇行礼完毕了,就在他父亲介绍下接着给其他官员行礼。
左相问他:“马宝华,你上过私塾?”
“回相爷,我曾经上过十来年私塾,自觉学的还不错,能写八股文和诗词歌赋,看现在皇家不开科取士了,我才不舞文弄墨了。”
“嗯,你还是个有学问的。”他转头“陛下,你看给他安排个什么官职为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