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赵平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趁着夜色,来到长孙无忌的营帐外。
“长孙司徒,末将赵平,有事求见。”赵平声音虽轻,却透着股急切。
帐内传出长孙无忌沉稳的回应:“进来吧。”
赵平撩开帐帘,大步走进帐内,单膝跪地,忧心忡忡道:“长孙司徒,末将实在寝食难安。咱们已经在此耽搁多日,辽东那边局势瞬息万变,太子行事果敢,咱们若不能及时赶到,万一出了岔子,这责任谁能扛得住啊?”
长孙无忌放下手中书卷,起身走到赵平身旁,将他扶起,长叹一声:“赵参军,你这份担忧我完全理解。但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放慢行程,实则另有深意。”
赵平满脸疑惑,抬头望向长孙无忌:“长孙司徒,还请明示。”
长孙无忌微微踱步,神色凝重地说:“太子此番攻打百济,志在必得。我听闻前方战事正胶着,太子正全力进攻百济王都。我在等,等太子攻破百济王都的消息。”
“等这个消息?这是为何啊,长孙司徒?”赵平更加困惑了。
长孙无忌目光坚定,解释道:“一旦太子攻破百济王都,这场战事便大局已定。届时,我再前往辽东,一方面,能以祝贺之名,缓和与太子的初次见面氛围;另一方面,也能更清晰地了解当下局势,清楚太子在百济的实际掌控情况。”
“如此一来,我与太子交谈时,便能有的放矢,更妥善地传达陛下的意思,也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