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挥舞着手中信件,对着众人兴奋说道:“诸位,此乃我等潜伏于辽东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大唐朝廷御史已至辽东,还携来大唐皇帝陛下的诏书,令大唐太子即刻退兵!”
老将廉成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快步上前,神色肃然道:“大王,此消息虽令人振奋,却太过蹊跷。那大唐太子李承乾野心勃勃,现今辽东战事正酣,岂会仅凭一道诏书便轻易退兵?”
文臣朴顺桢捋了捋胡须,颔首附和道:“廉将军所言极是,大王。大唐太子一心欲在辽东立下不世之功,以固其位,他是否会违抗诏令,继续进兵,实难预料。况且,此消息仅来自我等细作,万一有诈,我百济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扶余义慈眉头微皱,面露不悦道:“你二人,为何总是如此谨小慎微?此乃我百济之转机。大唐皇帝诏令如天威,那太子岂敢公然违抗?休要扫了本王兴致。”
大臣金洪吉赶忙赔笑打圆场:“大王息怒。二位大人亦是心系百济存亡,谨慎些并无过错。但此事于我百济而言,确是难得之机。”
“依臣之见,我等一方面派人速往辽东,与细作紧密联络,进一步核实消息;另一方面,亦不可懈怠,需做好两手准备。”
扶余义慈思索片刻,缓缓点头道:“洪吉所言有理。即刻选派精干之人,星夜兼程赶赴辽东,务必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若大唐真欲退兵,我等需谋应对之策,以防有诈;若消息不实,我等亦要即刻加强防御,准备迎敌。”
廉成与朴顺桢对视一眼,躬身道:“大王英明。”
扶余义慈深吸一口气,脸上重又浮现出希望的笑容:“若此次能逃过此劫,百济定可休养生息,重振昔日辉煌。”
众人遂在大帐内继续商讨应对之策,气氛虽依旧凝重,然而那一丝希望的曙光,已悄然穿透阴霾,照进了这座大帐。
然而,时日迁延,扶余义慈满心期盼的大唐军队退兵之景,却如梦幻泡影般并未出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