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有些尴尬,他感觉自己在太子面前,就跟个透明人似的,什么心思都会被看出来。
李承乾没有追问,而是继续道:“石炭之所以民间用之太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价格过高,其根本在于开采太少。”
“晋州盛产石炭,我准备在晋州,开设一家上万人规模的大型作坊,用作于开采石炭,加工,而后对长安进行运输。”
“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降本增效,即便不能取代柴木,也能大规模减少柴木所需。”
这个想法其实李承乾早就有了,在天气转冷,看到火盆里的石炭时,就问了关于目前大唐石炭的情况。
石炭,也就是后世的煤炭。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煤雕制品,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就已经被开采利用。
魏晋时期,对于煤炭的利用则更上层楼,比如较为传奇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就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
隋唐时期手工业较为发达,煤炭的使用为陶瓷、冶铁等手工业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比如在冶铁过程中,煤炭的燃烧温度较高,能够提高冶铁的效率和质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