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6章:大唐第一科学家 (7 / 16)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最后更新:2025/7/27 20:15:15
        水稻种植后,土壤会生虫,产生病气。两轮后,就需要换成其他的作物。

        这样吃水稻的虫饿死了,土壤对水稻的病气也消散了,就能继续种水稻。

        而轮耕最好的则是豆,在唐朝被称为“菽”。

        不过也不是所有农户都会种植豆,还有种植苜蓿、紫云英、苕子等。

        在一些地区,农民会在冬季种植紫云英,到了春季翻耕入土,为春季播种的农作物提供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从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豆最好,因为它会产生根瘤,生出固氮,释放氮肥。

        大豆还能吃,不需要全部都浪费在土地里。

        魏征神情认真了许多,从这三个方面,就可看出,太子殿下是真的花费了心思。

        “四为泥肥,五为草木灰。”

        冬季农闲时节,农民会组织人力去挖泥,将其运到田里,作为基肥施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