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他带来一则好消息:《动物凶猛》参与了今年的全国优秀中篇评选,虽然仅入选为二等奖,但已经是很不错的好成绩了。
很快,《收获》那边也打来电话,告诉他《褐变的荔枝》报上去参评,同样入选二等奖。
也就是说,今年首办的中篇评选,江弦一个人便有两篇入选,虽然都是二等奖。
冯骥才准备回天津了,江弦和王卫国一块儿来车站送他。
冯骥才的《啊!》以及王卫国《惊心动魄的一幕》,也都入选优秀中篇,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面对江弦这个只拿到二等奖的家伙,冯骥才终于在他面前找回一丝自信,生出一丝优越,身体的每个毛孔都透着一股得意。
“可惜、可惜,老江,国内要是有长篇奖项评选,今年你指定拿个一等奖。”
“.”
江弦没理会这家伙的阴阳怪气。
国内长篇环境确实不好,作家们为了一部长篇,辛苦耕耘好几年,到头来,却只能看着那些写短篇、中篇的作家,志满意得踏上红地毯,步入大会堂,领取最高奖项。
如果不是茅盾一直在主张写长篇这件事情,并开办茅盾文学奖这项长篇奖项,国内写长篇的作者的积极性,恐怕早消失殆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