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鲁作为这篇报告的推荐者,此刻听到同仁们赞赏《理解万岁》,马上生出一种当了伯乐的爽感,一种与有荣焉的滋味。
要不是他这么有眼光,他们新华社怎么会拿到一篇这么好的报告!
“这是江弦同志的手笔!”他又抛出一个大卫星。
“什么?江弦!”
编辑们马上叽叽喳喳起来。
“我还以为是一名军营里的干部写的!”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种感觉。”
“亲赴前线,还记录下这么多战士们的喜怒哀乐,江弦同志了不起啊。”
“怎么不是呢。”
新华社这边马上准备起《理解万岁》这篇报告文学的出版事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