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苏聪心里当然有这样的期待,期待有一天,在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奖项上,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虽然这年头大家都在拼命往外跑,都觉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但是作为中国的艺术家,苏聪觉得自己国家的艺术也丝毫不差。
而今看到江弦这篇《顽主》,苏聪是真觉着江弦登上国际舞台不是没可能的事儿,假以时日,就算是中国人还未捧起过的诺贝尔文学奖,恐怕也不是没有机会。
京城,朝阳166号。
人文社。
“哟,这么多信?是哪本书忽然火了?”
“害,哪本也不是,这信都不是社里的,是《当代》的。”
人文社和《当代》是一家,《当代》的编辑部就设在人文社里面。
“老何,老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