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发表,犹如巨石入湖,掀起千层巨浪,一时间读者们热情极高,在评论界掀起的一场场讨论也持久不下。
前不久何启治还看着过《花城》的主编苏晨一次,因为刊物销量高涨,这老小子脸上皱纹都少了许多。
至于《十月》,一部《高山下的花环》,能抵得上一百部了!
不仅在前年的国庆阅兵上,作为文艺界彩车形象进到全国人民的视野。
前不久,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第六套教材,也将这篇引入了教材之中。
一部刊物能推出这样一篇作品,都能拿来当作压箱底的光荣事迹了。
这么一看,“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十月》都和江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反倒是他们《当代》,按理说,以江弦和人文社的关系,他们早该有机会推出一两篇他的首发。
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当代》总是阴差阳错的和江弦错过。
一直到现在,江弦都已经在文坛成就了自己的地位,他们《当代》的刊物上,还没有任何一篇江弦的首发作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