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毫无压力地表示:“我把杂志社最大的面包车开来了,可以坐9人。”
穿过车站广场时,李恒看到进站口排了三支长长的队伍,有戴红臂章的老头在维护秩序,满口上海话,声音粗糙,特别嚣张。
但话说回来,80年代尽管沪市人很嚣张,但他们的居住环境是被全国人民嘲笑的,房间面积小不说,光线也不行,很多屋子跟鸽棚差不多。
后来就不对了,房产私有化,接着就是一路高歌猛涨价,全国人民扑向沪市,租着鸽棚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同时又诅咒着这个天堂。
面包车虽说有9座,但还是被行李给挤满挤满,不过这并不影响众人对沪市的兴致。
当车子开动时,一行人有个算个,包括李恒在内,都把车窗玻璃摇下来,视线跟着车外的街景走马观花。
第143章,大上海,遇故人(求订阅!)
即使八月末的天气依旧干燥炎热,即使大伙经历了一天两夜的长途车颠簸。可街面上的美艳女郎和抽丝黑色长袜,中国年轻小伙手挽一位金发碧眼的大洋马,五花八门的各式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行人看的眼花缭乱,新奇不已。
见大家充满探究欲,邹平一边开车,一边充当导游:
“这是教堂,这是体育馆,这是汽车站,这是石库门,这是火葬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