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创新性地提出“脑机接口责任光谱”概念,根据脑机接口系统的自主性、可控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影响程度,在光谱上划分出不同的责任区间。
例如,对于完全由人类自主控制的脑机接口行为,责任认定应侧重于人类主体。
而当脑机接口系统具备一定自主决策能力时,责任的划分则需要综合考量系统设计方、使用者以及监管者等多方面因素。
经过连续数日的日夜奋战,关瑶终于完成了这篇回应教授质疑的论文。
论文中,她逻辑严谨地阐述了脑机接口时代罪责认定的现状、问题以及自己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论据支撑,每一段论证都环环相扣。
关瑶怀着忐忑又自信的心情,将论文提交给了教授。
教授在收到论文后,立刻被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所吸引,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始仔细。
随着的深入,教授的表情逐渐从最初的好奇转为震惊,最后变成了由衷的赞赏。
教授惊叹于关瑶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她将其与法律责任认定巧妙融合的高超能力。
论文中的创新观点、严密论证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完全超出了教授对一名学生的预期。
教授不禁感慨,关瑶展现出的学术水平,已然达到甚至超越了许多专业学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