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崔氏,崔文浦,闻信如面,顿首而拜。
闻大帅戡定幽州,使一方复宁,大帅之才略,文浦深感钦佩。
今杨权恩悖逆残暴,为聚军资,犹效匪寇,行绑缚勒索之举,其肆虐之态,甚于虎狼。
文浦虽一介商贾,然心怀大义,见此恶徒,恨不能拔三尺剑,诛此贼首,故文浦决意联络蓟州诸行商,暗结死士,欲乘其不备,夺取蓟州四门,以断杨权恩粮道,使其军心动摇,亦为大帅扫除贼势,略尽绵薄之力。
然商贾之力,终究有限,文浦恐事有不逮,特修书恳请大帅援手,望大帅能遣轻骑若干,约定时日,疾驰而至,内外相应,则蓟州复归大帅矣!”
博陵崔氏,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在士族中,几乎公推崔氏为士族之冠,在唐时,出身博陵崔氏的宰相就有十六人之多。
当然,国家会衰弱,士族也是同理,当今的宰相崔沆,虽然此人在历史上,声名不显,但是其却贡献了一个成语,沆瀣一气,从这个成语就可以知道,崔沆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
陈从进看完书信后,心中有些想笑,要不是杨权恩勒索,这个崔文浦怎么可能会给自己通风报信,居然还在信中吹嘘自己心怀大义。
不过,此人提供的方案,倒确实有几分成算,战争的目的,便是追求胜利,那就注定战争的双方,会无所不用其极,而作为敌方领军的主帅,那自然要先了解一番,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杨权恩此人陈从进并不是太了解,因此,陈从进详细的询问这个汉子,希望从他口中,得知杨权恩的秉性,爱好,以及其对经略军的掌控力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