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
“航海远略策”破产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长州藩,再度出招。
长州藩完全改变了此前的方针,从“公武合体派”转为完全遵照朝廷的意向,坚决进行攘夷的“尊王攘夷派”。主张大量重用激进的攘夷论者,废弃与诸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再次锁国。
为了再度掌握政治的主导权,长州的态度愈发蒙上了激进的色彩。
文久二年(1862)8月初,恰逢岛津久光提兵亲上江户,不在京都之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表现出强硬态势。
他迎合朝廷,提倡极端攘夷论,主张“长州支持朝廷”。
如此一来,之前看似被岛津久光驱逐或剿灭的志士,和那些隐藏起来的攘夷派下级武士和浪人们,都认为“迎来了一位英明的主人”。
于是他们聚集在京都,与长州的武士们建立联系,整个京都都充斥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一个多月前以萨摩为中心、在公武合体论上达成一致的京都,转眼间发生了大逆转,以长州为中心的尊王攘夷论开始逐渐流传开来。
岛津久光于闰8月7日回到京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