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不计可数的大人物都在这儿掉了脑袋。
源平合战的时候,三条河原的奔腾水花见证了平氏一族的诸多武将的末路。
室町幕府时代由于刑法较重,所以被拖到这里斩首的犯人数量一下子激增,原本这里只砍武士的头,渐渐的也开始砍普通罪犯的头了。
再往后的战国时代,死在此地的大人物就更多了。
比如说:“杀生关白”丰臣秀次一家三十九口人、在关原之战中落败的石田三成等人……
早在室町时代,三条河原就因地形平坦、靠近河流而获得了长足开发,不再是徒有杂草砂石的荒地,一跃成为京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每逢夏季,以三条河原为代表的鸭川河滩都会挤满前来纳凉的民众。
但是,就跟中国明、清的“菜市口”一样,将人处死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对老百姓们起到最佳的震慑作用。
于是乎,“将犯人处死在三条河原”的惯例,就这么一直延续了下来。
时至今日,三条河原仍然充当着刑场的职能——尤其是被尊攘志士所钟爱着。
尊攘志士尤其喜欢在砍了人后,取下其首级,悬挂在三条河原上并附加布告,阐明此人所犯的罪责、为何要斩杀此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