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未建起系统性的理工知识体系的时下日本,筑城乃绝对的稀罕技能。
让一个根本不懂建筑学的人去筑城,莫说是栅栏、拒马和了望塔了,只怕是连个战壕都挖不好。
筑城的技术含量之高,非土木老哥不可为之!
即使是将考察范围放宽到整个日本历史,通晓筑城的将领也依然是寥寥无几。
懂得靠野外工事来打仗的人,那就更少了——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便是这稀少群体的其中之一。
丰臣秀吉就是一个很擅长筑城,并且懂得如何利用野外工事来打击敌人的高手。
谜团众多、不知真假的「墨俣一夜城」暂且不论,成为织田信长麾下的一员军团长,负责西国方面的战事后,他才将其筑城本领发挥到极致。
丰臣秀吉进攻毛利氏所取得的一系列军事成就,被世人编成一条脍炙人口的俗语:「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
在进攻毛利氏的三木城和鸟取城的时候,他直接在城池的外围建起了数量多到丧心病狂的城寨,掐断二城的补给,硬生生地拖垮城池守军。
进攻备中高松城的时候,他展现了新的大手笔——他在城池南面修筑了一条长度近三公里、高约七米余的堤坝,然后掘开足守川,放水淹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