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当你骑马冲锋,矛、槊刺中敌人的那一刻,手是绝对握不住杆的。
如果硬要握紧杆,姑且不论握不握得住,落得个手腕扭伤的下场,算是轻的了。
严重点的,虎口破裂、腕臂骨折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因此,古代骑兵的长矛往往是一次性的。
在刺中敌人的那一瞬间立即松手,将矛留在敌人体内,然后拔出马刀、铜锏或是别的什么武器来继续作战。
槊也是一样,脱离不了硬杆的桎梏。
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槊很流行。
该时期的武将作战记录,并不存在“手持长槊策马而出,与敌将大战三百回合”的场面。
基本都是用槊刺中目标以后就立即脱手,拔出别的武器,然后借着冲击力与敌将展开贴身缠斗,往往是一、两回合就分出胜负了。
到了宋朝,制作工艺有了长足进步,诞生了软杆的枪,这才弥补了硬杆的局限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