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邵某人打仗一贯四平八稳。
离开崤坂二陵时,留李重率数千兵屯驻,把好后路。
北上大阳时,又令章古、余安埋伏于陕县西南的七里隘,甚至把具装甲骑都配属给了他们,这也是稳固后路的招数——不指望真埋伏到敌人,只是一手准备罢了,无功而返就已经令他满足了,因为这意味着敌人没来抄他后路。
历史上喜欢轻兵疾进的将领多了,有的甚至上了史书,被人称颂赞扬。
但轻兵疾进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胜在出其不意。
一旦敌人有了准备,多半成功不了,甚至遭受严重损失。
刘聪遇到邵勋,只能说算他不走运,恰好遇到喜欢结硬寨、打呆仗的乌龟流派。
如果他遇到的是同样喜欢弄险的将领,说不定就成功了。
所以,没什么好嘲笑敌人的。
每个将领的性格、风格都不一样。
事实上邵勋有时候也想尝试一下刘聪的作战风格,盖因他打仗固然稳,但有时候容易错失良机——有的战机,需要你降低自身安全冗余,冒兵败的风险来捕捉,但他不太愿意冒太大的风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