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3 / 12)

作者:孤独麦客 最后更新:2025/7/18 19:46:39
        匈奴并非没有种地的习惯,早在西汉年间就有了,但因为草原的环境,只有特定地区适宜种植业,因此规模不大。

        南迁之后,他们把在北方草原种植的糜子带了过来,作为传统农作物耕种。

        糜子非常适宜草原的环境,事实上一直到辽国时期,契丹人还特别喜欢种糜子,潢水(西拉木伦河)流域种植业规模十分庞大。

        当然,他们所谓的种植业,与汉地又大不一样。

        别以为内迁汉地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就渐渐向汉人靠拢了,这可真不一定。

        唐代内迁至淮西的突厥人,不事稼穑,但以游牧、弋猎为业,整个南阳盆地、淮西到处是赶着牛羊放牧的突厥人。

        胡汉交融之后,当地风气狂野,造就了大名鼎鼎的“蔡贼”。

        内迁匈奴、乌桓人是半定居形式。

        种地时,往往种子一撒,然后就不管了,秋天再来收割,贮藏于地窖之内。

        这种习惯在后世诸胡中依然有体现。

        唐代的吐蕃人占领河陇后,在当地种青稞、麦子,是同样的操作方式,播种就完事了,没有田间管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