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战国时代起,鹿鸣城便是重要渡口——此时城址仍在,显然历代皆有修缮,甚至一直到南北朝时仍然存在,元嘉北伐时王玄谟便奔此城。
白马津对岸是魏郡黎阳县,当地也有渡口,曰黎阳津,与白马津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在北岸,一个在南岸罢了。
白马再东有濮阳县。县北黄河岸边有濮阳津,自古为津渡之要。
濮阳津对岸是顿丘县。
满衡率五千众屯于濮阳津,这会正在被匈奴破坏的田地上抢种杂粮。
濮阳东面是兖州治所鄄城县,县北二十余里有渡口,曰“灵津”。
唐剑所部五千人目前屯于廪丘,将来会移驻灵津。
从地图上看来,这两万步军防守的都是大河濮阳段的渡口。
四大渡口之间,其实还有不知名的小渡口。堵住这四处,并不能完全杜绝敌人渡河,只能说把最方便渡河的地方占住,聊为阻止罢了。
濮阳往东,可以说暂时被战略性放弃了,只能委任给东平、济北、泰山三郡国的世家大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