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汉末年,从边郡选拔精锐入黎阳营,再从黎阳营选人入屯骑营的路子走得不是很畅通,屯骑、黎阳二营的突骑渐渐变成父死子继。而常年生活在中原富庶之地的人,素质大大下降,有人甚至利用特权开始经商,战斗力一落千丈。
桓灵二帝时还有买卖禁军军额的事情,北军五校、黎阳营等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变得乌烟瘴气。
东汉朝廷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比如从幽州招募新人南下,补充屯骑、黎阳二营。
长水营这个时候也大量充斥鲜卑人,取代了之前的乌桓人。
也不知道为啥,可能是因为鲜卑人在这一时期战斗力超过了乌桓人,东汉朝廷也不愿意再用乌桓关系户了。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东汉朝廷之前都是无偿征发乌桓人的,但到汉灵帝时不行了。
不过,乌桓人比例是降低了,但汉人突骑的比例下降得更低。
在东汉末年,突骑中人数最多的是鲜卑人,其次是乌桓人,然后是汉人。
而在东汉初年,突骑中汉人甚至略微多于乌桓人。
东汉人对此总结得很好:“汉主胡辅”、“汉胡并重”、“胡重汉轻”,分别对应东汉不同的历史时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