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梁王朝似乎不一样了,不但一口气授了十六个官位,看那意思还要形成定制?这就很“可怕”了。
形成定制、有了传统,那就是一条正经门路。
每两年试经一次,批量授官,久而久之,可就真的回不去了。
关键是一切看试经成绩,减少了吏部官员的裁量权。如此一来,吏部尚书、尚书左右仆射的权力是变小了的,因为一部分官员的选用已经不能由他们一言而决了。
以前是武学生,现在是太学生,变化是巨大的,以至于卞盱都快不认识这个脱胎于晋的邵梁王朝了——在出生于江南的卞盱看来变化极其巨大,可在北人眼里,太学生当官这事很多年前就提起了,形成定制也是一步步推进的,处于温水煮青蛙状态的他们没觉得变化有多剧烈,且太学生试经乃至当官始于曹魏,司马晋因之,邵梁继续发展有理有据,一点都不突兀。
这就是视角不同了。
卞盱愣愣想了许久,感觉太学生当官这事对世家大族有冲击,但影响没那么大。
说实话,真比试经本事的话,士族子弟真不一定差,甚至可能更厉害,毕竟太学不是什么人都收的,总得有点基础学识才能进去,这是士族的优势,尤其是那些文化传家的。
梁帝一定能想到这个结果的吧?但他好像不太在乎?或者说他在乎的只是形成这么一个规矩、一套制度?
这人的心思可真深沉,手段是真的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