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瑾暗暗吸了口气。
是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开国天子和承平之君的差别太大了,几乎完全是两类人。
闲暇时分,他曾与王府僚属纵论王朝中兴之事,论到最后,都说太难了。
盛极而衰之际,天子想要革新政治,都需要与人扯皮,然后让这些与你扯皮的人去干事,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便是换一批人,差别也不大,甚至可能更糟,因为其中多幸进之徒,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把新政名声毁了。
但开国天子没这个烦恼,他甚至能在不给好处的情况下让人做事,因为他很可能与某些重臣大将情分非常,有恩义,更有威望。
恩义、情分、威望,这三样东西越往后越稀缺。
「其实,今上对殿下还是很看重的。」宋纤又道:「他一直在锤炼殿下的技艺、本领。殿下才十六岁,这个年纪需要多体民情,多增见闻。当了太子后,便只能终日居于东宫,与僚属问对,所见所闻,局限于一隅,对今后不利。」
「老夫便举一例,朝廷赋役以租庸调为主,民若不服力役,一年须纳绢五匹半,但太原有诸胡部,向不以蚕桑为业,朝廷许其‘随土所出’。这个‘随土所出」可大有说法,完全看地方守令如何行事。若行事有差,兴许就是一场祸乱。
第八章行万里路(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