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封信则写给山遐,送信之人更是王导亲族、王敦嗣子王应—·
而此时的宣城县外,已然大军云集。
刘超没有亲来此处,宣城内史陶馥接替了指挥。
说是大军,其实不过两万人出头罢了,分成三个军寨,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拢过来,至于西面则是庐江(今青弋江)。
城东为陶家军,人数最多,超过八千。
城北还是陶家军,不过却是秣陵陶氏的分支宛陵陶氏,一共七千兵。
城南则是许氏、葛氏两家合兵五千余。
不是凑不到更多兵了,而是丹阳、吴兴还在大战,普廷连入援的会稽、吴郡兵马都抽调过去了,不可能往这个战场分派多少人手。
司马冲部亦不在,因为山越宗帅后裔祖氏煽动叛乱,他硬着头皮上阵,带着五千人南下镇压。
山遐的兵马则沿着庐江挺进,先锋一部进至宣城县以西区域。
很显然,他们是想在庐江以西集结,先与梁军隔江对峙,稳住阵脚,然后再发动进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