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年间(265-274),又有关中侯之类,非常杂乱。
咸宁三年(277),荀勖上奏,认为“五等体国经远,实不成制度”,“然但虚名……略与旧郡县乡亭无异。”
荀勖觉得,五等爵与汉代的列侯分封没什么区别,请“裁度”。最终结果是,公侯仍从旧制,公侯以下基本不封了。即便有,也是公侯后人递减爵位时获得,且无封国,仅享有一些经济利益。
而公侯则是有封土的。侯国即便不满五千户,仍可置军,兵千人。
司马伦僭位时,滥封过一次,甚至连他家奴仆都封爵了。但除此之外,公侯以下很少封,算是把以往杂乱的封爵体系给重构了一遍——实际上,仅有公侯的话,清晰是清晰了,但又偏少。
与温羡一同受封的,还有延陵县公高光等人(食邑一千八百户)。
温羡出身太原温氏,是温恢之孙,高光乃曹魏太尉高柔之子,都是名门世家出身。
他们什么都没做,得了爵位。
从驾出征,拼死力战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封。
合理,真的合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