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刀水蚺可以在水下、淤泥中乃至于陆上隐蔽、栖息、捕食,最擅长搅激水体、泥浆,形成有极锋利、极具穿透力的“水刀”,????????????????击杀猎物。
很多探险家和雇佣兵,被这玩意儿埋伏,身体被“水刀”腰斩,一时不得死,要眼看着自己半边身体被吞掉才断气。
“阴刀”之名,便由此而生。
比较值得说的一点是:阴刀水蚺与前段时间酿出不大不小麻烦的“齿鳄兵团”差不多是互为天敌的关系。
前者会通过它在水下和近岸淤泥地里的优势地位,捕杀落单的齿鳄,补充营养;或者直接潜入齿鳄的巢穴,吃掉它们的幼仔。
反过来,齿鳄一旦形成规模优势,只要发现阴刀水蚺的遗迹,也会举“兵团”之力,将其撕成碎片。
以齿鳄兵团近年来的强势,可想而知,阴刀水蚺的种群数量,肯定是逐年下滑的。
阴刀水蚺伴游的二十分钟,大概是旅程中仅有的一点儿“危机”点缀了。
饶是如此,尽可能保持了最高时速的浮筒船,也花了半上午的时间,才穿过了受山势坡降影响的50公里复杂河道,抵达了文慧兰所说“百丈岩”的位置。
多少有点儿出人意料,在这处已经无限接近于“活化区”的边缘危险地带,竟然有一个颇有些规模的补给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