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形烙印”将会很快形成规模;而若其他观察站的也能及时响应,几个
“节点”组构在一起,短时间内,确实可以替代主基地
“节点”崩盘造成的影响。当然,也是这一击,导致改造了半截的地网1区和能源池,差点儿又崩掉。
幸好罗南早有准备,在咸竹的指挥下,快速????????????
????加固了地网1区的改建通道,又给能源池更换了能量导轨,有惊无险度过了
“极值”后的短暂空白期。指挥部对7号观察站的高效作业给出了极高评价,但也仅此而已了。
不是那边吝啬赞美之辞,而是接下来的每一秒,保供信道都是在超负荷运转之中,通讯资源变得格外紧张。
罗南和咸竹的判断很正确:强行增加了
“轴心”灵波解析任务之后,观察站的通讯系统及其调度的
“接收塔”就变得格外敏感且脆弱。要保持信道的高下行速度,并且做好解析调度,将它们稳步传输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