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血焰教团和血魂寺架构,最大限度攫取“火神蚁”种群及周边熔岩区域的能量;并全球监控、调动“火神蚁”,完成各种任务。
另外,吴珺的分布式项目,早年间也曾将“火神蚁”作为研究对象,有不少成果。
所以罗南对以“蚁后”为轴心的“火神蚁社会”,以及对应的群体意识架构,都非常了解。
这并不是简单的生物学上的研究,而是就像蓝镞教授曾说的那样,是以“构形化思维”进行的解析,得到的自然也大都是构形、范式方面的成果。
应用在“僵尸蚁”,嗯,现在是叫“火神系列”的“蚁型侦察兵”这里,竟也颇为合适。尤其是罗南放弃“切分仪”,用局限于一域的“蚁穴”作为规则环境,以有序分布在“蚁穴”及周边区域的独特信息素影响规定“火神-2型”生存模式,推动半僵尸化的
蚁群跃升——这条思路,竟然让他走通了。
“蚁穴”就是“蚁后”,里面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蚁后”来主导蚁群的社会结构,却有罗南为它们设置的规则,催动它们持续运转。“僵尸蚁”越来越名不符实,火狱暴君的辐射磁化材料,似乎极大刺激了红蚁的生存本能,使这种小东西,与“啮空菌”的寄生菌丝形成了艰难的共存,且在罗南等
人的定向调节下,趋向于某种平衡。虽然到目前为止,“火神-2型”与“火神蚁”相去甚远,并不能离开“蚁穴”太远距离、太长时间,否则会离群独走,失去联系。可这种“蚁穴”,或者按罗南的说法,
第八百章快迭代(中)
即“虚拟蚁后”模式,却是赢得了执行处上下的极大赞赏。
允泊校官更是直接说:“只要有这个‘蚁穴’在,研发任务就等于是基本完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