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正经时空结构都没有的鬼地方,“轨迹”是个什么东西?
幸好,内层的“核心辐射区”与外层的“周边安全区”,物质交换不算频繁,内层的“星团”基本不可能跳到外面去;外面那些游移的“恒星”也会与内层保持距离。
这多少是对混乱局面的一种简化。
罗南也知道,要锁定这些内层“星团”和外围“恒星”,需要有另一套标准,以明确其特质,不管出现在哪里,都能判断出来。
这套标准,他勉强也算有的。
他低下头,随即再捏碎了掌心格外脆弱的“镜鉴”
看着它粉碎,除了中心处的“我”字以外,尽化为几乎要溢出他指缝的光点,
不过这些“光点”,很快又围绕着“我”字,进行重塑。而这次“多面体”结构上的文字排布就有了些变化,大部分还是“演义时空”凭依的法理原文,只是拆解了出来,重新排布,偶尔才加入一些新字,当然仍是“礼祭古字”序列。
罗南没有想再做一篇“小作文”的意思,只是用它们来拼接转化一些资料:
是那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宇宙时空中的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号,也正是遥远的含光星系那边,天渊遗族们花了千多年时光,才慢慢统理清楚的苦涩的“战果”和“代价”清单。
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在那战场战役中陨落的主宰、神明、大君们,就算再加上那些属神、伪神,哪怕个个都堪比真正的、将光芒洒遍整个宇宙的恒星,真算起来,数目其实也没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