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失控,建始帝气得当场大骂,拂袖而去。
摆明了,他不满意朝臣的建议,以罢朝的办法逼迫政事堂妥协。
只要政事堂肯妥协,其余朝臣不足为虑。
但是他低估了政事堂的决心。
政事堂所有臣子,都不愿意背负抵御外敌不用心的骂名。可以苟且,可以妥协,可以让步,那是对内。
对外,政事堂必须成为最坚定的主战派。否则,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挂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后人唾骂。
谢长陵追求的是生前身后名,岂能背负苟且外敌的骂名。
万万不可!
他身为左相,百官之首表了态,其余官员也都纷纷表态,狠狠打回去。再次启用平江侯,搁置内部矛盾,一致对外。
政事堂统一了意见,后续只需要说服建始帝。
谢长陵拉着于照安,又让人去将还在养病的杨尚书抬进宫里,大家一起面圣,用事实说服固执的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